
结束了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四天的课程学习,虽然说对PPP还有很多模糊不解的地方,但是本次的课程学习起码解答了我来之前对于PPP的很多疑问,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当初在汗牛充栋的PPP培训班中选择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就是正确的选择。
为了巩固自己所学,同时和大家分享这几天的学习心得,我把当初的疑问和现在的理解分享一下。
1、 国家各部门这两年出台了这么多关于PPP的政策文件,到底以谁的为准,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5]42号文)应该是PPP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基本确立了财政部在PPP项目推进中的重要地位。而财政部出台的其他一系列文件是对PPP模式的操作指导。具体见附图制度建设。
2、 国家推出PPP的目的是什么?
答:之前我一直认为PPP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但是我们从国发办[2015]42号文中可以看到推进PPP模式的重要意义包括:(一)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二)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三)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可以看出政府在推PPP的初衷里面根本没有解决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的意思。PPP的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变更,通过PPP模式的推进,改变国家的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放开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让市场在公共服务领域起决定性的作用。
3、 PPP能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答:在国发办[2015]42号文中提到“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积极运用TOT、ROT等方式,将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公共服务项目转型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社会资本现在对于PPP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要求基本不会低于12%(如果低于这个不如直接通过委托贷款给政府投融资平台借款得了,社会资本干嘛还要做PPP啊?)。而如果PPP的融资成本高于平台公司的融资成本,而且社会资本又要求政府给予补贴或者支付服务费使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达到回报要求,而且地方政府最终也要回购项目。那么地方政府如果能通过平台公司融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就不应该使用PPP模式,因为这样必然增加了项目的总支出。
现在我认为:1、因为PPP模式的本意是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退出具体的事务性领域,所以成本增加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未来竞争充分了,市场成熟了,成本会降下来的。2、财政部门也意识到了现在的成本较高,文件中也提倡社会资本降低收益要求。3、最重要的是我原来的思维还是把PPP当成了一种融资手段,很多地方政府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融资方式来洽谈合作的。而实际上财政部认可的真正的PPP项目应该是一个风险公担,相互合作的过程,财政部是反对地方政府给予社会资本兜底性承诺的。这样看,项目如果不是一个单纯的融资,社会资本要承担未来的经营风险,那么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达到12%我认为就是正常的了。
4、 我们现在的融资成本比社会资本要求的回报率还要低,我为什么要采取PPP的模式推进项目?
答:来之前我一直认为,我们现在通过发债、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平均融资成本起码可以保持在7%左右,如果国家愿意在债务融资上继续支持地方国企,那么成本还可以更低,期限也可以更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PPP呢?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1、PPP项目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所以后期的运营能力比资金提供和建设能力更重要。2、PPP是国家的一项体制改革,如果不是今年的宏观经济不行,国家说不定早就停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了,那么不做PPP基础设施项目怎么融资?
5、 怎么保证地方政府以后会确实履行PPP项目的付款责任?
答:之前我一直在想,财政哪有钱给社会资本支付公共服务费呢?现在还有几个城市的公共财政是有空余钱可以支配的呢?
对于这一点,在《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中提到,“每年全部PPP项目从预算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超过10%”。也就是说国家限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调控决心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未来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可支配财力来决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换句话说,如果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没有能力买公共服务的,那就暂时就做不了PPP项目,只能等着国家转移支付增加或者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分配了更多的财力给地方时再买。
PS:应广大学员要求,7月份新增两期课程。培训时间:7月17日-7月20日。7月16日全天报到。7月19日-7月22日。7月18日全天报到。培训地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