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下成立的,旨在保护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公益项目“雨林精灵”公益协会于2015512日正式结束筹办期准备工作。该协会的发起人是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易三仓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的12位联合国青年大会历届会员。

 

    协会的会徽采用心形作为设计,代表公益、爱心、保护、责任中间是一个可爱的精灵图案,代表协会的名字雨林精灵。心形是用热带雨林做抽象设计,有山水河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项目正式运行后,雨林精灵公益协会将致力于保护云南西双版纳这片中国高纬度、高海拔地带保存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协会以“Hylaea(雨林) Homeland(家园) Hope(希望)”为核心理念,即“3H理念”。围绕生态(保护原始森林;关注栖息地受雨林破坏威胁的物种;探寻能帮助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和政策措施)、生物多样性(建立多样化尝试的环境友好型橡胶林;针对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提高土壤水土涵养能力的课题研究)、亚洲象(遏制象牙贸易;寻求野象受到栖息地面积锐减威胁的解决方案,缓解人象冲突;建立清洁水源的缓冲地)、人文教育(提高当地少数民族保护热带雨林的意识、向公众推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为和尚生提供奖学金;激励年轻一代用行动创造绿色未来)、绿色经济(探索傣族文化走向市场的可能性方案;为当地居民开展导游培训项目;开办亲子慈善夏令营;推动跨国文化旅游)、国际志愿者(建设专业志愿者团队提升公益领导力;尝试开展来自中、老、缅、越民间的自然保护区跨界生物多样性管理,促成邻国间协调统一行动)等项目开展工作。雨林精灵认为,公益不能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专业环境工作者和企业公益行为,而应当创造“人人可公益”的社会公益文化和“人人可参与”的社会参与途径,通过专业志愿者团队的带领在公众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观念和生活方式。

 

    协会设立会员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协商确定本会宗旨及活动项目。会员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在会员大会休会期作为常设执行机构。议事规则为少数服从多数,各项决议获三分之二代表同意即为获得通过;设立秘书处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秘书长由理事长、监事长共同提名,经会员大会投票产生。秘书长作为协会负责人,代表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开展工作。由秘书长提名,理事长批准,产生常务副秘书长一名,负责主持本会日常工作,及副秘书长两名,分别负责科学委员会、志愿者办公室的协调工作;设立科学委员会,由专业人士组成,担任协会技术顾问,天然具有理事资格。并指导志愿者办公室开展志愿者工作;设立志愿者办公室负责招募、组织、培训志愿者。

 

    除8位发起人外,雨林精灵公益协会的会员涵盖中科院研究员、企业家、行政人员、中小学教职员工、僧侣、导游、国际志愿者等从业人员。项目正式运作后将面向社会各界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工作在科学委员会指导下由志愿者办公室开展。在志愿者招募中,根据申请人工作性质、教育背景、个人意愿等进行项目分配。协会的志愿者工作以“如果你无法做伟大的事,以伟大的方式做小事”和“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作为核心价值观。期待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你们成为雨林精灵的一员,用行动,让改变发生。

 

    协会筹办期间,来自厦门大学的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朱治齐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说到:“公益组织是社会下的蛋,它的门类往往也是社会现状的缩影。参与筹备工作,有过踌躇满志,也有过到处碰壁甚至是哭笑不得的时候,但是很高兴看到它一天天发芽长大。这种心情就跟看了一季《爸爸去哪儿》,觉得自己也做了回奶爸一样,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确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往公益活动里加入一些形式更加多样的亲子项目。当然,现在的雨林精灵还只是一个襁褓里的婴儿,我们所有成员都在用心守候,等着它女大十八变。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